第(2/3)页 另外,给楚王和各地驻兵发诏,让他们派兵共同收复榆城。” 皇上看向王良从,“王将军,不知你有何见解?” 王良从想了想: “喀木如今虽然占领了榆城,但臣认为他暂时不会向虞都发起进攻。 如今蓬洲的乱兵并未平息,如果将楚王的军队调往榆城,那被困于蓬洲的军队很有可能趁机占领平城,到时和狼国的军队一起夹击楚王的话,楚王危险!” 王良从这话说完后,马上有一个大臣反驳他: “王将军这话说得好没道理,你凭什么认为喀木暂时不会向虞都发起进攻?要是他向虞都发起进攻,楚王的军队不及时回防,虞都危险怎么办?” 这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。 因为不仅朝堂众人身在虞都, 就是他们的家眷、家产都在虞都,要是虞都城破,他们是直接受害者。 王良从不知该如何辩驳。 他之前只与喀木交过一次手, 对他并不了解,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能保证喀木就不进攻虞都。 他只是纯粹从战略上分析喀木现在进攻虞都不是好时机。 可万一喀木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呢?或者他干脆是个战争疯子呢? 假若喀木根本不惧深入虞都被四面夹击的境况,也不惧补给不足的风险,采取边烧杀边抢掠的办法直攻虞都,那楚王的军队不及时回防还真是大错。 所以说,战争在发生前没有一定的定论,关键还是看谁更会揣度人心,能制敌先知。 以前将军是怎么做到的? 为什么她总是能精准地猜中对方的下一步行动?或者能让对方按照她布好的局走? 这一刻,王良从无比地怀念屈楚。 要是将军在这里,肯定能将朝廷的官员们驳斥得哑口无言。 王良从在这里心思浮动,但其他的官员并不能体会他的苦衷。 在多数官员的强烈要求之下,皇上最终答应给楚王发诏,让他带兵攻打榆城。 …… ** 第(2/3)页